企业研发费用管理办法或制度是怎样的
申请使用和报销研发费用,按照公司《财务管理制度》规定的申请程序和批准权限办理。项目组应在研发项目批准预算范围内控制使用研发经费。研发项目(全部或部分)需与第三方合作或委托开发的,必须经过技术评审,签订技术委托或合作开发合同,按照公司《合同评审管理办法》规定的审查程序和批准权限办理。
研发经费管理控制制度是企业合理使用研发经费的重要保障。制定该制度需遵循合理使用经费、创造价值、防止浪费和加速技术进步的原则。制度应明确经费来源、使用范围,并设立专门管理组织,如研发委员会和研发部。同时,应建立预算制度、专款专用制度、项目负责制和进度报告制等,以确保经费高效使用和项目进度可控。
为开展技术开发直接投入的水、燃料、电等使用费。为进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新技术推广所购置的设备费以及设备租赁费、维修费、设备检测费。第十条研究开发经费在使用中有关单位分管技术工作的副总经理监督,研发部负责人要按内控制度授权的规定执行,并按照不同的项目进行核销。
知识产权维护、诉讼、代理、打假等费用,应当从管理费用中列支,不得纳入研发费用。企业研发机构的开支需纳入研发费用管理,若同时承担生产任务,需合理划分研发与生产费用。财企[2007]194号文件第四条提出,企业可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根据研发计划和资金需求提前安排资金,以确保研发资金需求。
研发费用的归集指:企业应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对研发费用支出进行会计处理,即设置研发会计科目并根据研发项目详细核算研发费用支出情况。企业规范研发费用的归集是确保企业研发项目有效管理和成本控制的关键环节。
企业为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
研发支出和研发费用的明细科目如何设置?
首先,设立一级科目研发支出,类似于一级科目生产成本,以体现研发活动的成本特性。随后,研发支出下分设资本化支出与费用化支出二级科目,无需再细分三级科目,以简洁明了地反映资本化与费用化两种不同处理方式。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的明细科目设置需清晰,以准确反映研发活动的成本与效益。主要分为三大类:首先,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这部分费用在研发过程中产生的,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月末结转到管理费用。这类支出通常包括研发人员工资、材料费、外购服务费等直接相关成本。
研发支出是企业进行研发活动的会计科目,属于成本类。企业应设置专门的“研发支出”科目,用于记录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各项费用。本科目需按项目进行细分,分为“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费用化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应计入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则满足条件,应计入资本化支出。
研发费用明细科目的设置旨在帮助企业更细致地管理其研发成本。首先,企业需要全面梳理自身研发费用的种类,如研究费用、试验费用、开发费用和技术服务费用等,并明确每个费用种类的具体支出范围。接着,企业应依据所采用的会计制度及当地税收法规,选择合适的会计科目进行分类。
高新企业如何做好研发费用归集?
1、首先,深入研读《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全面理解认定条件,关注政策动态,并与上级科技部门保持良好沟通,确保费用归集方法符合规定。其次,新项目的设立应由专家评审,并形成书面意见。通过论证的项目需按程序立项,再向当地科技主管部门登记备案。
2、首先,企业可选择建立“研发费用”一级会计科目核算体系。这种设置方式能够将研发费用与管理费用明确区分,避免因费用过大引起财务预算冲突或税务机关关注。同时,三级科目按研发项目设置,能确保研发费用的科学归集与精准核算,无需资本化的费用当期结平,不影响企业损益,实现一劳永逸的核算效果。
3、研发支出科目设置:设置“研发支出”一级科目,下设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等二级科目,分别对应各项目下的人员人工、直接投入、折旧、其他费用等。 高新技术收入科目设置:设置“主营业务收入”一级科目,下设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对应具体产品或服务。